ISO9001质量认证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信用证”,企业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今年的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多次谈到继续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简化审批,对取消许可的一些涉及公众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等的产品,可转为强制性认证,列出正面清单并向社会公示,强制性认证费用原则上由财政负担。李克强总理还同时强调“要在公众中培养形成这样的意识:获得强制性认证标识的产品,说明是有安全保障的;凡要求强制性认证但没有认证后标识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一方面要削减不必要的许可证,另一方面要强化‘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在实施强制性认证的同时,采取支持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自愿认证,推动树立品牌、拓展市场。”为质量认证制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坚持市场化为原则
质量认证在市场经济下的优势在于其本身的自我完善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内在改革动因和以持续改进为精髓的发展理念。早在1984年,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同志就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前身之一“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的成立进行过批示:“认证坚持第三方的原则,我是赞成的。但是,我觉得标准局将来包揽太多,不一定符合减政放权抓大事的工作方法。”质量认证活动的根本就在于第三方独立的公正性,目前认证制度所存在或面临的问题都应该在市场经济规律下逐步解决。认证制度的市场化优势目前并没有在市场中充分发挥和完整显现,认证制度的发展成败关键在于市场化与行政管理的平衡,过多的行政干预将使认证制度重走生产许可制度的老路,只有市场化才能使认证制度富有活力,并将市场的活力进行发散式的传递。
坚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就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只有厘清政府与认证活动各参与方的责任,才能激发起市场的活力。在政府的市场行政监管中,一是可以在法律层面尽快建立完善合格评定的相关法规体系,在法治框架内引导认证制度健康发展。二是在监管层面对已经建立的“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认证市场监管格局进行行政确权,明确行政权力的内容和范围,进而减少行政对市场的干预。三是在认证结果采集的推动层面,加强对市场中认证结果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监管,并且减少对认证活动过程中的干预,将认证活动的过程交由市场规律进行调节。四是运用金融工具帮助或指导认证参与方尤其是认证机构建立有效的认证风险管理或转化工具。在认证活动过程中,作为承担主体责任的认证机构,应该积极推动“互联网+认证”建设,以提升认证实施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创新认证技术,提升质量认证结果的有效性,增加质量认证过程的含金量,让市场需求方感受到认证服务的高技术和高价值所在。
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继续前行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我国的农食认证制度“重其食”,让人民群众食用到高品质的食物,让耕耘者或生产者享受到因高品质而带来的更高利润。我国的CCC认证制度“爱其命”,以保安全为底线,守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我国的体系认证制度助力企业发展,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注入新的市场活力。我国的国际互认制度可消除国家间技术性贸易壁垒,使产品一证在手出口无忧。我国的服务认证制度关注养老等社会公共事业,助推社会服务提质升级,让人民群众享受优质的社会生活。
质量认证的公正性和适用性早已经使认证活动跨越了产品质量的限定,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作为中国质量认证机构的领军者将秉承“认证为民 品质共享”的社会责任理念,以“至臻至诚 持之以恒”的客户服务精神,倡导社会诚信文化建设,服务客户效能提升,继续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前行。